
双正回转驱动为您介绍回转支承轧制毛坯
双正回转驱动为您介绍回转支承轧制毛坯
下面双正回转驱动介绍回转支承轧制毛坯各工序的情况:
1、双正回转驱动介绍回转支承轧制毛坯的下料:原材料多为棒料或钢锭(也有采用轧坯的,但需强大的轧机方可)。所用棒料的断面一为圆沪,钢锭的断面一般为8,12边形。首先将原料送到锯床或车床(国外通常在圆盘锯床上切割)上,按照量确定下料的长度。原材料的切槽,一般在多刀车床上进行身但不一下切断。然后用钢锭折断机,把切成细颈的原材料压断成一块坯料。
2、双正回转驱动介绍回转支承轧制毛坯的加热:由于原料的含碳量一般偏高,故导热系小,轧制时变形抗力大、易产生裂缝。为此,坯料一般要加热。加热的温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超过1200、1240 ℃,以防止过热。加热时应注意断面度均匀,因为温度不挣所造成的局面缺陷,会产生废品。坯料可在煤气炉或重油炉加热多也有采取先加热再均使坯料温均匀。
3、双正回转驱动介绍回转支承轧制毛坯的镦粗和冲孔:使加热后的坯料断面增大,高度减小的工序。这种变形可使材料的向异性程度降低,含大量碳化物的合金钢,可使碳化物分布得均匀。镦粗时坯料的高径比应小于3,以防镦变。为使粗时变形更加均匀,锻锤作蒸面应途润滑剂,减少外摩擦的不良影响多或者使锻锤工作表面稍微向内凹成弧形,凹进的深度为1.3毫米。坯料在镦粗过程中,有时需去除其表面的氧化皮既可,也可采用钢坯预压的办法,预压的幂下量为高度的1/3、1/2。不能将年坯端面上的全部氧化皮去掉,所剩的氧化皮在冲孔时还可去掉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去除氧化皮放在镦粗和冲孔的工序后面进行。
镦粗后的坯料,仍需在压力机上冲孔·镦粗和冲孔一般在15000一40000千牛顿(相当于1500一4000吨)的压力机上进行。
4、双正回转驱动介绍回转支承轧制毛坯的粗轧:冲孔后的毛坯,可通过粗轧机轧成滚圈坯,或由扩孔锻锤制成滚圈坯。轧机由若干个工作轧辊组成。缸的柱塞上。工作时,液压缸的柱塞可使2和1之间的距离随毛坯厚度减薄而减小。滚圈在轧制过程中直径是不断增加的。所以,只有辊2固定不动,其余轧辊皆可移动。辊3和辊4装在能随着轧制滚圈的直径增大而带着它们沿水平方向作相应移动的架子上。
5、精轧毛坯经粗轧后,再进行一次精轧,可获得所需的滚圈外缘形状和直径。粗轧和精轧可以分别用粗轧机和精轧机完成,也可以一台轧机一次完成。前者产鼠高,表面质量好;后者产量低,表面质量较差,所需的设备少。
6、双正回转驱动介绍回转支承轧制毛坯的精整:轧制的滚圈毛坯是不够圆的,故还要放在压力机上精整扩展。
7、双正回转驱动介绍回转支承轧制毛坯的预先热处理:上述工序完成后,应进行预先热处理,一般采取退火、正火或调质处理。退火和正火的目的相似,大致为降低硬度、提高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多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改善机械性能消除热轧时产生的内应力,并为机械加工后进行滚道和轮齿表面淬火作好金相组织上的准备。调质的目的,是希望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高塑性、高韧性相结合的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
调质与正火相比,在相同的硬度下,不仅强度高,而且塑性及韧性也比正火的好。这点对于齿圈更为重要。但是,对于壁厚超过1佣毫米的毛坯,调质效果往往不佳。例如,某单位的50号钢毛坯调质后,均一回火索氏体的深度仅为5毫米,而42CrMo仅为25毫米,内部组织与正火处理后类似。毛坯的表层在成形加工中要被切掉,因此调质对有效工作部位的机械性能的提高不显著,而费用要比正火高。再则,国内能进行调质处理的环形件最大直径有限。在正火处理时,若采取适当的工艺,如风冷、喷雾及串水等强力冷却、也能获得较细的组织,较高的机械性能。因此,一般齿圈和圈的毛坯,多来用正火处理作为表面淬火前的预先热处理。
8、矫正轧坯经过预先热处理后;通常都需要进行矫正。
上述工序完成后,还需要对轧坯进行硬度检查,有时还要作金相检查,以保证轧坯的质量。
轧坯应留有适当的加工余量。国外轧坯留的单边余量较小,西德罗特爱德公司生产的滚道中心直径2米的回转支承,其齿圈、滚圈轧坯内外圆的单边余量仅为7毫米。
相关资讯
- 回转支承的应用领域
- 双正回转驱动讲解回转支承对辅助工作的要求
-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双正回转支承党支部赴“淮塔”学习实践活动
- 防患未然,生命至上,平安和谐——双正回转支承消防演练报道
- 热烈祝贺双正机械回转支承2019年年会圆满成功
- 回转支承成品在保管、搬运和安装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回转支承滚道和滚动体损伤的分析
- 回转支承齿圈的机加工刀具材料
- 双正回转驱动对于齿圈和滚圈的磨削介绍
- 回转支承内齿轮圈的完善